4500人观看,一场展会直播如何引爆市场?

      案例名称:百特亮相重庆电池展CIBF2024——百特智能粒度仪,助力续航千公里 案例背景:2023年,丹东百特借助全国最大的电池技术展览会之一——重庆电池展,成功举办了第二届“超级品牌日”活动,进行细分市场推广。这次活动吸引近4500名行业用户在线观看。本次活动由仪器信息网全面策划,成功宣传了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在重庆电池展的参与,助力公司进一步拓展在中国西南地区乃至全球电池行业细分市场的影响力。 


      案例策略: 一、 高层亲临与权威专家加持 在本次直播活动中,丹东百特总经理董青云亲自出席并深度参与,这一举措彰显了公司对活动的高度重视及对未来市场发展的坚定信心。同时,公司还特别邀请了电池材料领域的专家——河北工业大学梁广川教授作为嘉宾共同参与,为直播活动带来了高质量的互动与交流。 

      二、新品发布与圆桌对话结合 百特在展会期间隆重推出了“在线激光粒度监测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锂电颗粒的变化,对提升电池性能和延长续航里程具有显著作用。为庆祝这一重要时刻,百特邀请了梁广川教授出席新品揭幕仪式,共同见证这一技术里程碑的诞生。 随后,梁广川教授与董青云总经理就电池技术前沿、粒度测试新需求与方法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新品发布与圆桌讨论共同构成了展会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提升了活动的整体品质与影响力。 

      三、展厅直播,生动交流 通过直播这一线上渠道,丹东百特成功地将线下展会的优势延伸到了线上,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这种融合不仅拓宽了宣传渠道,还提高了营销效率,使得更多无法亲临现场的潜在客户也能了解并关注到企业的最新动态和产品信息。 

      四、直播闭环,二次曝光与展示 视频迅速提升了丹东百特的品牌与产品曝光,同时定格了展会现场的火爆场景,彰显了市场的高度关注。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视频中还精心呈现了百特团队的风采。团队成员们专业、热情、协作的身影,以及他们与客户之间友好交流、耐心解答疑问的温馨画面,充分展示了百特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卓越的团队协作能力。 总结 丹东百特在重庆电池展中的表现展现了其精准策略与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精准定位细分市场: 精准选择全国性的电池技术盛会——重庆电池展,针对电池行业细分市场进行精准推广,有效触达目标客户群体。 

      2. 创新活动形式: 通过新品发布与圆桌对话的直播形式,突破传统展览会的局限,使观众即使无法亲临现场也能深入了解产品和技术,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和参与度。 

      3. 总经理亲自参与: 公司高层领导的积极参与,不仅彰显了企业对此次活动的重视,也通过实际行动传递了企业积极创新、勇于变革的积极形象,增强了品牌的吸引力和信任度。 

      4. 强化品牌宣传与展示: “超级品牌日”活动的成功举办,全面展示了丹东百特的品牌实力和技术优势,有效提升了企业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市场地位,为未来的市场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果您也想打造一场类似丹东百特这样的成功活动,诚邀您加入我们的品牌合作伙伴行列,共同携手打造专属于您的“超级品牌日”专业策划活动。 自2020年起,仪器信息网已成功推出并运营“超级品牌日”,作为连接仪器企业与广大用户的专属粉丝盛宴。四年间,我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团队,精心策划了超过100场直播活动,吸引了超过10万用户的热情参与,单次活动曝光量突破60万,累计曝光总量更是高达6000万+,赢得了业界的广泛赞誉与热烈反响。 我们深知每个品牌的独特性和市场定位,因此专注于为各类型品牌量身定制高品质的活动方案。通过打造定制化直播间、组建专业策划与执行团队,我们构建了一套从策划到宣传、直播再到复盘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力求每一场活动都能精准触达目标受众,实现最佳的传播效果与品牌影响力提升。 加入我们,让我们一起创造属于您的品牌辉煌时刻!


2023-10-31

美联储4年来首次降息,对国产仪器是福是祸?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当地时间18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50个基点,降至4.75%至5.00%之间的水平。这也是2020年来,美联储首次降息。此前,美联储利率从2020年3月16日的0.25%,经过超过10轮加息,一直加到2023年7月27日的5.50%。如今,美联储终于开始降息,以应对经济增长放缓、通胀压力缓解以及就业市场不确定性等方面的挑战。从历史来看,当美联储降息开启后,各国央行一般会跟进降息,全球货币政策由紧缩周期转向宽松周期。

   大洋彼岸的“蝴蝶”扇动翅膀,将给全球的资本市场、金融机构产生怎样剧烈的反应?

   一般而言,降息意味着资金放在银行的收益变少了,会致使大量资金从银行流出,存款转变为投资或消费。降息同时还意味着贷款利率下降,企业有更多的信心贷款扩大再生产,消费者也敢于贷款购买大件商品,从结果来看,消费与投资增加了,经济逐渐又热闹起来。由于美元是全球贸易结算的主要货币,因此美联储降息也通常被视为经济宽松的信号,有助于提升市场情绪和风险偏好。

   对于远在中国的科学仪器市场而言,此次美联储降息,又意味着什么? 

  首先谈利好的一面,美联储降息会降低美元的吸引力,可能促使部分国际资金从美元资产流向其他市场,包括中国股市。科学仪器这类具有较高成长潜力和盈利能力的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研发创新,推动技术迭代和产品升级。降息有望降低国内企业的融资成本,具有创新成果的科学仪器研发企业可能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或吸引投资,为企业发展引来一笔“泼天富贵”,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再往科学仪器产业链的下游看,在A股市场中,新能源板块有望受益于降息带来的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增长,出现上涨行情。资本市场也有讨论称,此次美国降息对医药板块具有多方面的利好影响,包括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振市场情绪和风险偏好、推动医药研发和创新、提升医药板块估值以及刺激医疗健康需求等。下半年医药板块展现回暖迹象,随着医疗反腐等影响淡化,资金持续回流,中长期投资价值彰显,科学仪器市场有望感受医药板块的“久旱逢甘霖”。

   美联储降息是把“双刃剑”,也给国产仪器带来更大挑战。

   同样是美联储降息导致的美元贬值问题,美元贬值后,美国生产的科学仪器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更具竞争力,出口价格相对降低,在国际市场上更能吸引用户购买。尤其像质谱、核磁、电镜等美国具有强势垄断地位的仪器品类,如果客户原先还因价格或汇率等因素迟疑不定,那么随着美联储降息和美元汇率的低走,许多用户会在这个周期内果断下单采购进口仪器

   眼下国产仪器正经历一波出海热潮,纷纷赶赴欧洲、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地区“掘金”。但美联储降息导致的美元贬值,也会导致人民币相对升值,国产仪器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下降。原本凭借价格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定份额的国产仪器,在人民币升值后,价格优势可能减弱,可能面临订单减少的情况。

   科学仪器始终是欧美品牌主导的竞争格局。美联储降息背景下,国产仪器在海外的价格优势可能减弱,在本土可能面临进口品牌更有攻势的价格策略。关注美联储降息带来的影响,以及背后折射出的全球经济走向,值得广大科学仪器企业谋定而后动。< 

2023-10-04

精密测量仪器产业现状与未来技术趋势剖析——访西安交通大学杨树明教授

      近日,第3届高端测量仪器国际论坛暨第13届精密工程测量与仪器国际会议(IFMI & ISPEMI 2024)在山东青岛成功举办。会议邀请各国精密工程测量与仪器领域的科学家、专家与业界领袖,就国际精密工程测量与仪器领域面临的重大机遇、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展开深入研讨,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等。

      会议期间,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了专访环节,荣幸地邀请到了西安交通大学杨树明教授,就其研究方向、精密测量技术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精密测量仪器产业发展现状等话题展开分享。

1726992180146607.jpg

      西安交通大学 杨树明教授 仪器信息网:请简单介绍下您的研究方向。 杨树明教授:我一直聚焦于微纳测量领域,包括在该领域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以及关键技术和装备开发等。近些年来,我们把微纳测量技术应用于芯片检测领域,特别是晶圆缺陷检测设备的研发。在长期技术储备的基础上,我们与企业紧密合作,争取在该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推动我国半导体芯片检测技术的自主化进程,解决晶圆缺陷检测的国产化难题。

      仪器信息网:您如何看待国内外精密测量仪器产业的发展现状? 杨树明教授:精密和超精密测量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将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制造业的提质增效提供有力支撑。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对于精密测量仪器,国内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仍存在显著差距。而缩小这一差距,需要长期的坚持与不懈努力。

      仪器信息网:国内精密测量仪器产业应如何补齐这一差距? 杨树明教授:我觉得人才是核心要素。一方面,该领域专业人才短缺,当前亟需通过提升高校培养规模、鼓励更多高校开设相关专业来加强人才供给;另一方面,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与制度保障,从而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在该领域长期耕耘。这两方面对于补齐我国与国际精密测量技术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具有关键作用。另外,要推动我国精密测量技术的蓬勃发展,逐步缩小与国际前沿的差距,并实现超越,我们还需要从多个维度上坚持不懈地努力。

      仪器信息网:我国在精密测量技术及仪器领域面临哪些挑战?特别是关键核心零部件及供应链方面是否存在瓶颈? 杨树明教授:当前,从关键零部件至整机,我们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光源,尽管国内光源性能正逐步提升,但是短波长光源尚且没有完全达到应用要求,市场上尚缺乏适用于晶圆缺陷检测的成熟光源产品。同时,探测器、光学元件等关键零部件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过,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表现亮眼,相关技术在精密测量技术领域的应用,展现了一定的优势。

      仪器信息网:您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对精密测量技术的影响? 杨树明教授:"智能"已成为众多领域关注焦点之一。在测量领域,人工智能影响着测量的标定方法、管理方式和应用领域等,同时人工智能发展又需要测量作为支撑,包括数据如何精确获取、数据处理算法和模型的准确性等。可见,人工智能与精密测量必然相互融合发展。 仪器信息网:您认为未来精密测量技术及仪器将沿着哪些方向发展?有哪些新兴技术或应用值得关注? 杨树明教授:过去的测量工作主要聚焦于单一物理量,采用单一方法和设备完成。然而,随着测量需求日益多样化与复杂化,测量向着多物理量同步测量的方向迈进,要求测量仪器和设备集成多测头,具有多功能。随着加工精度和尺度从微米级到纳米级再到原子级,精度与尺度的极致追求对测量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极端化的工作环境使得传统方法与技术难以胜任。此外,极致精度和极端尺度方面,缺乏标准和测量规范,需要探索新的计量与溯源方法。 仪器信息网:您认为大规模设备更新将对国产仪器带来哪些机遇?

      杨树明教授:这是国产仪器发展的好机会和机遇。国产设备因性能与进口设备存在一定差距,导致市场在选择时往往倾向于进口产品。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加上政策支持与国产仪器前期的基础和积累,国产仪器有望加速融入市场,在实际应用中不断迭代升级,逐步提升其性能。这必将促进国产仪器行业的加速发展,并逐步实现国产替代。

      仪器信息网:在国产替代的大背景下,您认为国产精密测量仪器企业应加强哪些方面的能力建设以提升竞争力? 杨树明教授:首先,应加强企业与高校的紧密合作。企业应主动寻求与高校的深度合作,而高校也应积极与企业对接。双方应基于各自的需求与优势,构建协同发展的合作模式。

      企业应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平台与资源优势,在制定未来发展规划时,特别是涉及新技术、新方法时,与高校紧密合作,让高校进行前瞻性研究。实际上,高校也要积极与企业开展紧密合作,与企业携手并进,才能使其成果落地。 借此机会,我们诚挚希望与更多企业及高校研究院所携手,共同研发高端测量仪器,为国家解决“卡脖子”技术和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2023-10-03
0755-27473221